1. <source id="6h6lm"></source>
        當前位置:首頁 > 走進石嘴山 > 石嘴山概況

        惠農區簡介

        2023-04-20 15:05來源: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打印

        石嘴山市惠農區地處寧夏最北端,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北與內蒙古烏海市接壤,是寧夏的北大門,距首府銀川市80公里?;蒉r區是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原惠農縣和石嘴山區合并成立的市轄區,現下轄3鄉3鎮、5個街道辦事處,區域面積106479.68公頃,總人口17.8萬,城市化率85.47%。

        ——人文歷史豐厚的塞北古城?;蒉r,源自雍正皇帝為惠農渠欽定的名字,包含施惠于民的涵義。近代,“石嘴子”(賀蘭山與黃河交匯處“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成為商賈云集的“水旱碼頭”,聞名中國西北乃至歐洲,“十大洋行”鑄就了“金羊毛”的傳奇。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長城雄關、賀蘭山巖畫、羅家園勝景等人文古跡,完美地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融為一體。成功創建全國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全區森林覆蓋率達7.15%,城市綠化覆蓋率達28.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8.9平方米,濕地面積19.2萬畝,黃河紅柳灣濕地、惠澤湖、七彩園、石嘴子公園等生態景觀媲美競秀,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

        ——基礎雄厚的西北工業重鎮?;蒉r區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炭、硅石、石灰巖等20多種,是“一五”時期國家確定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寧夏的第一鍬煤、第一度電、第一爐鋼皆源自惠農,是寧夏工業的發祥地。包蘭鐵路、京藏高速公路和109、110國道以及濱河大道橫貫全境,是寧夏與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進行經濟交流合作的主要通道和交通要塞。轄區內的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嘴山陸港經濟區)是國家級經開區,規劃面積56.78平方公里,入駐企業5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1家,是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國家綠色園區、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2022年實現產值381億元。

        目前,已形成冶金、電石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和新能源、新型煤化工、生產性服務業三大特色產業,雙氰胺、ADC發泡劑、水合肼、鋼絲繩、鎂合金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占有重要地位?;蒉r區得引黃灌溉之便,以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引領,建成了露地瓜菜核心區和牛羊肉示范園區,形成了瓜菜、枸杞、奶牛三大特色優勢產業,是全國最大的脫水菜生產銷售基地、寧夏新興的枸杞之鄉、蒙牛集團全國首家優質奶源基地。充分發揮陸港優勢,開通惠農至天津“陸港號”集裝箱專列,開通中國·石嘴山至越南·胡志明東盟中亞班列,從惠農站出發,經由憑祥口岸出境,抵達越南胡志明市;開通中國·石嘴山至印度蒙德拉班列,從惠農站出發,駛向天津港,再經海運至印度蒙德拉;開行了石嘴山至天津港“一單制”“一箱到底”鐵海聯用班列,“一單制”國際多式聯運貨運班列的開行,在原來貨物運輸到港口再重新裝船運輸的基礎上簡化了辦理手續,減少了掏箱、倒箱的時間和成本,增強了石嘴山市連接全球的能力。累計實現貨物吞吐量3000萬噸,為周邊生產加工型企業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務及供應鏈服務,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重要節點作用日益凸顯。傳統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電子商務等服務業新業態快速發展,惠農吸引周邊地區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能力持續增強。

        ——和諧宜居的幸福之都?;蒉r區致力寧蒙邊界橋頭堡城市的定位,大力打造黃河金岸宜居城市,主城區面積由縣區合并之初的4.96平方公里拓展為現在的20平方公里。著力打造民生財政,每年以不低于3/4的財政支出實施各類民生項目。先后實施了大規模的采煤沉陷區搬遷整治工程,妥善安置居民1.2萬戶3萬余人,解決了困擾老工業基地半個多世紀的老大難問題。開工建設了自治區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共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3.2萬套256.3萬平方米。先后在自治區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光纖、農村“五?!崩先巳考泄B、城鄉中小學操場草坪化跑道塑膠化、農村電影放映數字化,成立了自治區第一家醫療聯合體,高標準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區驗收,成功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充滿活力的興業熱土?;蒉r地處寧東、蒙西兩個國家千億噸級煤田周邊,是呼包銀榆經濟區、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寧夏沿黃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深入推進,隨著陸港經濟區功能的進一步完善,隨著陸路口岸的快速發展,隨著國家循環化改造試點、全國“雙創”示范城市、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實,西北內陸地區“政策盆地”效應正逐漸顯現,惠農已被歷史推到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惠農區將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充分發揮橋頭堡城市的聚集功能,下大力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臨港產業,縮小城鄉差距,優化民生宜居,加強社會管理,為深入推進惠農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美麗新寧夏而努力奮斗。開放好客的惠農人熱忱期待國內外友好人士和社會各界積極投身西部大開發的時代洪流,關心惠農、投資惠農,攜手共創美好明天。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